GS将发布个人交通减排方法学

GS 将发布个人交通减排方法学

个体低碳行为纳入量化体系

2025年7月,全球知名标准制定机构Gold Standard(简称 GS)对外宣布,计划近期正式发布基于个人交通运输场景的减排方法学,目前该方法学的征求意见稿《EMISSIONS REDUCT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THROUGH BEHAVIOUR CHANGE》已公开,引发行业广泛关注。

一、方法学核心目标

ad85cd074c67cf90cf89a75f0e349dd7.png

以行为转变推动交通减排

据GS官方说明,此方法学的核心逻辑的是通过激励个人改变出行习惯,选择比基准出行方式排放更低的交通手段,最终实现温室气体减排。具体来看,其鼓励的低碳出行行为包括但不限于:

  • 优先选择公共交通(如地铁、公交);

  • 参与车辆合乘,减少单人单车出行;

  • 使用电动车或采用低碳燃料的交通工具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方法学特别强调 “实时监测”—— 需对出行相关的排放数据进行动态追踪,以此为依据推动用户形成可持续的低碳出行习惯,而非短期行为改变。

二、征求意见稿待解议题

4e96e4dd44d10b23ade263c805178501.png

四大关键问题需完善

GS同时坦言,当前发布的意见稿仍存在不完善之处,明确了4项需在最终版本定稿前解决的开放议题,且已在草案中标注:

1. 术语歧义问题:“交通减排(TER)” 表述易引发误解,让人误以为其与 “经核证减排量(VERs)” 是不同产品类型,建议统一替换为 “减排量(ER)”;

2. 技术/措施范围模糊:尚未明确哪些技术或措施可纳入方法学适用范畴,需补充具体示例提升实操性;

3. 电动车充电电力溯源争议:表4基准情景中提到 “用于电动车充电的可排放型可再生能源应计入排放”,但未说明项目开发者是否需追溯充电电力来源,若使用电网供电,相关排放计算方式也待明确;

4. 参数校准要求缺失:参数TER7(Ot1)未提及车辆里程表的校准标准,可能影响数据准确性。

三、行业背景

71a45052866eb68269aa63dd11971382.png

个体行为减排成传统技术路径重要补充

近年来,清洁炉灶、节能灯、个人交通方式等与个体行为相关的减排方法学持续发展,逐渐展现出重要价值:一方面,其能补充传统技术减排路径的不足,挖掘分散性减排潜力;另一方面,对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具有关键意义。

GS此次推出个人交通出行行为减排方法学草案,更是释放出明确信号 —— 个人层面的低碳选择正被逐步纳入可量化、可追溯的减排体系,为自愿碳市场注入新的活力。

四、国内经验

fc8a6c82a22590dffcf7b7acb0cf36b9.png

碳普惠实践提供在地化参考

事实上,国内已有多座城市在碳普惠试点中探索类似路径:通过数字化工具记录公众选择公共交通、共享出行等低碳行为,为其发放可兑换积分,并持续优化减排量量化方法。

这些实践积累了三大核心经验:用户激励机制设计、多场景数据采集技术、跨领域场景扩展路径,为GS方法学后续在国内的在地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五、关键考量

011ac06e38c95585fa97339e209ef76a.png

四大维度决定方法学落地效果

无论是 GS 此次发布的方法学,还是国内的碳普惠实践,要真正发挥个体交通减排的价值,需重点关注四大核心维度:

1. 技术适用边界:明确可计入的出行场景、交通工具动力类型及配套基础设施,同时为新兴低碳交通模式(如氢能出行)预留更新空间;

2. 数据真实性:建立标准化数据采集与校验流程,覆盖行程记录、充电用电因子、车辆使用强度等关键数据,确保数据完整、可验证、可追溯;

3. 基准设定合理性:对比 “原本会发生的基准出行方式” 与 “低碳替代方式” 时,需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出行结构、电网排放因子差异,采用保守假设避免减排量高估;

4. 核查审计机制:针对里程表、行程明细等关键参数,制定抽样、校准及独立核查规则,维护减排信用的完整性与市场信任。

六、行业价值

a8ce1ee2a809c83dd6a63936945b7ece.png

为自愿碳市场与城市减碳注入新动能

交通领域是企业范围三排放与城市减碳的重要交汇点。若能通过上述环节的完善,让交通行为减排方法学有效落地,将带来多重价值:

  • 为自愿碳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新增减排量,丰富市场供给;

  •  帮助城市与企业构建 “以人为本” 的绿色转型路径,推动低碳出行从 “个体选择” 变为 “社会共识”;

  • 形成 “行为减排 — 数据量化 — 激励反馈 — 更多减排” 的可持续正循环,助力社会层面的深度脱碳。

后续,碳邦将持续关注 GS 个人交通减排方法学的最终版本发布,以及国内相关实践的进展,为行业提供更多深度解读与洞察。

educ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