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盟拟将CBAM扩至钢铝密集型下游产品,全球钢铝产业链迎变局

2025年7月1日,欧盟委员会就CBAM向下游产品延伸发起公众咨询,旨在防止价值链下游的碳泄露,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将钢铁和铝密集型下游产品纳入CBAM。依照欧盟惯例,咨询内容会汇总各方意见形成决定草案,草案表决通过后成为正式法律。结合欧盟此前对CBAM的多次修正来看,此次咨询内容大概率会通过并实施。这一举措,无疑将给全球钢铝产业链带来巨大冲击。

咨询核心:CBAM覆盖范围扩大

本次咨询核心内容为将CBAM扩展到钢铝密集型下游产品,其实这在2025年3月19日的《欧洲钢铁和金属公司行动计划》中就已有所规划。目前,纳入产品的具体类目尚未明确,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确定。据推测,钢铁下游产品如工业机械部件(轴承、齿轮、模具等)、家电与消费品(不锈钢厨具、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外壳)、能源行业(风电塔筒、石油管道及储罐用钢)、汽车零部件(轮毂、底盘、车身板)等可能受到影响;铝下游产品中,汽车铝制部件(车身板、发动机零件)、航空航天用铝材、铝罐(饮料、食品包装)、电子产品外壳(手机、笔记本电脑)、电缆、散热器、厨卫产品等预计也难以幸免。

背后动机:多重因素交织

表面上,欧盟此举目的是防止欧盟生产商碳泄露,以及对一些能源密集型高能源企业采取反规避措施,填补现有漏洞,避免排放密集型处理步骤转移到非欧盟国家,进而让重新进入欧盟市场的最终产品的嵌入式碳排放被定价。但实际原因不止于此。过去十年间,欧盟铝业生产商市场份额流失达50%,加上2025年美国对欧盟钢铝进口产品加征25%关税,欧盟本土钢铝产业遭受重创。此前欧盟钢铝行业下游金属行业长期投入脱碳资金却未获经济回报,虽然短期内碳成本节省能带来收益,可高昂的技术与运营支出,比如可再生能源及低碳氢能源等能源载体的高成本,常常抵消这些优势,在可预见的未来,低碳金属价格仍会高于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品。为减少公共补贴需求,金属生产商需要获取绿色溢价,通过扩展CBAM范围,能更好地保护欧盟钢铝行业及下游产业。

企业影响:供应链重塑,压力剧增

CBAM若变得更加系统,那些此前未受其影响的进口商、出口企业和贸易商,可能会面临全面的碳排放报告义务和征税要求,国际供应链也将进一步被重塑。2024年,欧盟仅从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价值就约达1000亿元,占当年此类产品总进口量的37.3% ,未来CBAM扩展后,可能会有数千亿相关产品受到波及,数十万家出口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也将受到影响。所以,相关企业必须积极应对,CBAM贸易合规是长期不可回避的问题,企业必须长远考虑,提前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认证,加大低碳供应链重组和低碳技术升级改造力度,以提升自身竞争力。

CBAM正从欧盟边境的碳定价工具,逐步发展为全球气候监管的基石。监管扩容表明,复杂最终产品的排放已与监管密切相关。提早行动的公司,不仅能确保合规,还能在采购、规划和沟通等方面占据优势。此次关于扩大CBAM范围的草案,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出台,各方应抓住机会参与其中发表看法,以免在未参与的情况下被动接受决策。

educ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