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自己生病,他人吃药,正在成为当下全球错乱发展状态下的常规形态。
美国是这样。自己举债高企,产生一堆问题,需要全球买单。世界不少国家在疲于应付中失去阵脚。
我们呢。说不清好多少。
当下的社会问题,真的无解吗?
那么当下社会乱象的根子问题在什么地方?这些根子问题,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众说纷纭,但是有一点共同的特征,基本上所有的判断都是闭门造车。无论对经济形势的判断,对全球格局的判断,都陷入到各类专题报告中,各类网络材料的搜集整理中。具体到统计数据是否正确?社会中实际真相是什么?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判断都有据可依。这种材料正确,表面看起来逻辑性强,大部分脱离了社会真实,包括断章取义,所以大部分结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。
比如,我们社会内卷的问题,很多人归类为利益分配不均,一些人归类为产能过剩,少数人归类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。表面看,这些结论在局部场景里比较像,但是这是我们社会内卷的根本原因吗?我们认为不是。
因为作为执政党,我们党肯定是希望我们国家变得更好,希望中国更加强大,希望我们国家未来天下大同。出发点如果放在传统认知里,肯定没问题。但是在新的时代,社会和经济发展一日千里,我们经济基础变了,而我们的上层建筑适应性调整没同步到位。在对全球的认识,我们的想法也往往一厢情愿,没有考虑别人需要什么,都变成“重要的是我觉得,而不是你觉得”这样盲目的自以为是。确实我们在快速发展三四十年后,舟车劳顿,需要在新形势下,我们如何梳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,对国家的再认识,我们发展的真正目的,国家社会需要的发展模式究竟是什么?都得静下心来仔细思考。
比如,我们通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,各行各业都已经出现饱和的特征,但是政府还在鼓励招商引资。尽管表面看起来,产业导向一直在转变,但是由于政策的滞后性,在鼓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落伍了。由于银行配套和其他政策的协同推进管理非常好,一旦全面启动配套激励措施后,就迅速饱和。原来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从十年二十年到后来的三年,甚至到当前的七八个月。这是因为中国复制能力超强。政府鼓励政策+银行资金和社会资本支持蜂拥而上,导致行业内卷短期内很快就形成过剩状态。后知后觉没有认识到这种转变的投资人,往往成为这种无序竞争的牺牲品。
比如,中国招标投标设计基本都采取最低价中标,这是法律正确,却是管理设计的漏洞,因为它却无视社会发展形态的现状,无视技术的先进与否,把价格作为第一选择,把低价竞争当成策略。管理制度设计带来的内卷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。
再比如说,知识产权保护不力。技术模仿和抄袭者,总是最低成本去获得市场。这样的结果一定促使大部分企业以抄袭为目标,长此以往,社会价值观就发生扭曲,不正确和错的价值观往往大行其道。即使华为大疆是如何的技术创新,但是大家都知道,他们的知识产权研发和保护是以海外市场拓展为前提的。因此,对我们国内市场来说,伪技术充斥经济流通领域,抄袭成为普遍现象,大家都想制定标准,都想占据所谓的制高点,比如当前在双碳领域,国际社会各类标准齐全,我们很多机构包括各类协会都把国外的标准拿过来翻新一下,就成为自己的标准,找一批专家学者做背书,不少标准已经成为行业的笑点。
当前,成为内卷原因的还不止这些,而所有内卷的根子问题,都是因为不正确的价值观导致的。急功近利才是当今社会的本色,零和博弈是这个市场残酷的现状,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。我们绝大部分人还远远没有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,它能否成为社会的新常态都值得期待。
言归正传,中国传统文化原本有优秀的内涵,但是在市场大潮中逐渐迷失方向。政府在迷失,市场在迷失,社会企业和个人都在迷失。社会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,降碳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,少有人思考,少有人停下脚步,驻足停留,听听心里最真实的声音。大部分人都喜欢用各类高大上包装自己,那怕内涵有那么多的小心思。
我们对人生,对社会发展,对国际关系,都该用可持续发展来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动机,这些是价值观,是理念,而不是案头工具。在新形势下,我们更要实事求是,用我们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规范管理行为,来对标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际语言,升华我们对社会管理的设计和思考,这才是正道。(王军纯)